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标准

浏览: 0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标准是指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体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据此确定赔偿金额的一项标准。交通事故造成的人体损伤程度不同,赔偿金额也不同。因此,了解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标准对于交通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来说十分重要。

我们来了解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标准的分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交通事故伤残等级分为十级,分别为轻伤、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轻伤包括轻微伤和轻伤二级,而十级则是最为严重的伤残等级。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各个伤残等级的具体评定标准。

轻微伤:仅仅是皮肤、粘膜或者软组织受到了挫伤、擦伤或者划伤等轻微损伤。

轻伤二级:造成部分肌肉、肌腱或者关节损伤,或者因为损伤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二级伤残:只局限于肢体或者某一个器官的功能不全,但是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三级伤残:造成了肢体或器官的功能部分丧失,但是依旧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四级伤残:造成了肢体或者器官的完全丧失,但是还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五级伤残:因为交通事故造成了严重的残疾,已经丧失自理能力。

六级伤残: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遗症,如失明、失聪、偏瘫等。

七级伤残:造成了重度脑损伤或者其他严重损伤,需要长期接受医疗护理。

八级伤残:人体各个方面的功能全部丧失,需要全面的医疗护理。

九级伤残:合并其他病症,需要全面治疗。

十级伤残:人已经失去生存能力,只能依靠机器维持生命。

根据上述标准,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是一个相对严谨的过程。而受害者的伤残等级评定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会持续到伤残完全治愈为止。

提醒大家,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权益,也可能会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因此,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一定要尽快联系相关保险公司及法律机构,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